各学院,机关各部处、各单位:
现将《福州大学2020年春季开学教职工返校工作方案》、《福州大学2020年春季开学学生返校和管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福州大学
2020 年2月28日
福州大学2020年春季开学
教职工返校和管理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决策部署,福州大学全力加强疫情科学防控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学校将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开学要求以及地方政府有关防疫工作安排,适时逐步恢复校园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为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教职工返校工作,切实保障教职工平安返校,维护校园稳定和教学科研秩序,根据《福州大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方案》要求,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科学、有效、规范、有序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切实保障教职工平安返校,确保开学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维护校园净土、确保师生安全”具体工作目标。
二、组织机构
在学校疫情防控及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由人事处牵头负责,全面指导2020年春季学期学校教职工返校工作有序开展。
三、工作原则
科学安排、分批返校;精准摸排、严格甄别;保障有力、有效隔离。
四、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教职工返校及日常管理
1.合理确定开学时间
在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合理确定开学时间后,提前一周以各种形式逐一通知到每一位教职工,告知开学和返校上班时间,以及返校后的疫情防控方案。
2.科学安排、分批返校
(1)对全校教职工(含外教、博士后、非编聘用人员、临时用工人员)分两批返校
第一批:具有以下情形的教职工,可以按照学校规定时间返校上班:
a.疫情期间在榕且身体状况正常的教职工;
b.从省内低风险地区返榕且身体状况正常的教职工;
c.其他人员在疫情期间返榕且经过14天居家观察未发现异常情况的教职工(除第二批人员外);
第二批:具有以下情形的教职工,应在接到学校通知后返榕,并按所在社区防控要求居家观察14天,未发现异常情况后方能返校上班:
a.目前滞留在湖北省、浙江温州市等疫情重点地区的教职工;
b.疫情期间,近距离接触过来自湖北省、浙江温州市人员且尚未返榕的教职工;
c.尚未返榕的台港澳及外籍教职工;
d.上述三类教职工中居住在学校校内生活区的还应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旗山校区生活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宿舍做好居家隔离14天未发现异常后方能上班。
(2)提前收集教职工返校信息。引导教职工尽量避免途经湖北(武汉)、温州等疫情严重区域,有序引导教职工错峰返榕返校。要加强教职工返程安全提醒,确保每位教职工掌握旅途防护措施。对集中返校的教职工,可安排车辆接站。
(3)对科技园区企业人员、合作单位校内工作人员及物业、保安等外包服务人员,应与园区企业、合作单位、外包单位等做好协调沟通,要求对方参照上述办法执行。
3.精准摸排、严格甄别
(1)精准摸排确定返校教职工情况。依托学校零报告信息填报网络,全面掌握教职工所在地信息、行程动向和健康状况,特别是疫情重点地区教职工的基本信息,以及返校前14天的接触经历、旅行经历和身体健康状况,做到情况清、底数明,不留盲区死角,并作为遴选甄别教职工能否返校的重要依据。填报情况留档备查,同时建立瞒报处分制度,并通知到每位教职工。
(2)建立教职工健康监控体系。对所有返校教职工进行体温测量,对体温异常或其它症状者进行当场登记并及时安排定点区域隔离观察。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和异常教职工一事一报制度。
4.强化管理、普及宣传
(1)加强生活区教职工宿舍卫生管理。要加强校内生活区教职工宿舍的卫生工作,对楼梯、走廊、大厅等公共场所及时进行消毒;不断增强居住在校内生活区教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引导其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通风,佩戴口罩等。
(2)严格落实学校“闭园”管理。所有教职工凭工作证、校园卡等有效证件进出校园,并严格进行体温测量。
(3)禁止组织开展大型集体性活动。疫情未解除前,不组织教职工参加线下集中面授培训、集中职称评审、大型会议等集聚性活动。
(4)做好返校后教职工健康宣传教育。向教职工发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做到人手一册。积极利用宣传栏、微信、QQ群、校园网、校园广播等载体及时将防控新冠肺炎的信息及健康知识传递给教职工,开展好健康宣传教育。组织教工党支部、教工党员开展学习宣传教育,发挥教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及网络心理辅导,疏导和缓解教职工心理压力,特别要关注重点关注教职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5)加强信息收集与舆情引导工作。继续加大信息发布力度,确保信息畅通,增强发布权威性和针对性,引导教职工不信谣、不传谣。要加强疫情防控科普宣传教育,增强教职工自我防护能力。密切关注教职工思想动态,及时掌握和化解潜在的舆情。
(二)教学管理
1.工作要求
原则上2月17日学校所有课程按原定教学计划的上课时间进行线上授课(无法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开展虚拟仿真实验的实验课程以及体育课程的线上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调整)。初步预计线上教学约需持续开展2-4周,各任课教师需提前做好充分的线上教学准备,在此期间学校将不定期开展线上教学督导检查。教师应切实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和通讯工具,积极与学生保持交流,规范地指导学生学习与科研,并提供相应支持和指导。
2.具体内容与形式
(1)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合理调整授课计划,对教学内容和形式做出妥善安排,利用各类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平台软件组织网上教学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线上教学。针对没有网络的学生,任课教师可电话布置教学任务,指导和督促学生自学。
(2)各类线上教学资源使用和建设途径包括:
a.各教师依托各类网络教学平台自建的、成熟的线上课程;
b.各类网络教学平台现有的,并经任课教师选定的线上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及教学面广的学科基础课应由教研室或课程组共同商定合适的线上课程);
c.任课教师依托各网络教学平台即刻上传并按要求建设相应网络资源;
d.课程微信群和QQ群。
学校鼓励任课教师积极使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堂在线、超星尔雅、学银在线、智慧树网等网络教学平台,以及福州大学的课程中心平台开展线上教学,部分尚不熟悉线上教学的任课教师,应主动参加相关课程平台免费提供的线上教学培训,学校将整理发布各课程平台的使用手册以及线上教学培训信息供任课教师自行选择学习。同时,学校也将依托相关课程平台,组织开展教师在线教学培训工作,内容包括在线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相关智慧教学工具的掌握与应用,以及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并有课程思政和一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等,快速提升相关教师的平台实操技能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
(3)在课程线上教学开始后,任课教师应积极指导、督促负责的教学班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开展网上交流与讨论,做好在线考核、辅导、批改作业等工作。
(4)理论课程及实验教学安排
延期开学期间,各学院可基于课程特点调整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同时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优先完成理论教学,可采用不同的线上教学形式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
a.针对理论课,福课联盟将联合有关课程平台为各高校提供线上课程;针对实验课程,请及时关注国家实验空间平台和省虚拟仿真课程平台提供的链接。学校各线上课程的教学团队全员投入线上教学和辅导答疑。
b.已有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各门课程可以直接开展线上教学,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交流、课程答疑,有条件的学院,可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直接开展实验教学。
c.支持未在相关平台建设网络课程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教师选用各在线课程平台上的相同或相近课程开展线上教学,任课教师可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学堂在线、超星尔雅、学银在线、智慧树网、国家实验空间平台、省虚拟仿真课程平台等以及有关部属高校课程中心的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经所在院系同意后用于课程教学。教师可直接将课程链接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将注册名和昵称统一定为FZU+学院简称+姓名+学号,便于确认选课名单和认定成绩、学分。
d.教师本人已有部分课程资源可用于开展SPOC教学的,经所在学院同意后可以向教务处申请在爱课程网SPOC专区开设独立SPOC,但教师须及时补充完整有关课程资料或做好课程资源不足的教学预案。
e.利用福州大学课程中心平台,该平台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体化线上课程建设,仿真“学习单元”建设,利用“学习单元”搭建整个课程核心内容框架;可以利用PPT文档、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和课程活动(作业、答疑、讨论等),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有序、非线性的学习单元建设。已安排有2019-2020学年度第2学期教学任务的教师于2月14日前登录平台(http://met2.fzu.edu.cn/meol/index.do)上传教学资料(用户名为教师工号,初始密码为教师工号+0),或加入“福大课程平台教师答疑群”QQ 群1037564530,联系林老师咨询相关事宜。
(5)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教师应科学合理组织好2020届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各学院应积极创造条件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实习或以文献调研等方式开展毕业实习;可利用数字图书馆等网络资源进行文献调研、综述撰写等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时间等具体进度,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撰写和检测等相关工作。指导教师要利用通信工具(QQ、微信、邮件、电话)等方式开展远程指导,督促检查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及质量,保持密切联系,保障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正式开学后,针对因疫情原因仍无法按时返校的教师(含外籍及台港澳籍教师),学院应及时安排其他教师暂时替代正常开课或待教师正常返校后再行安排,通过增加上课周学时、周末补课等方式,在本学期的20周内完成授课内容。涉及课程替代及学分认定等工作,以学院为单位,通过网络提交教务处审核确认,等正式开学后补交表格。
(三)科研工作管理
1.广大科研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迅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精神上来,严格执行、全面落实学校各项决策和部署。
2.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科研活动形式和主要内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的集中申报时间已经推迟,全体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科研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在家的宝贵时间,认真撰写、修改、不断完善国家基金申请书;各科研平台团队、系、学院可以根据各自进度安排及时组织院内网络评审,专家线上辅导等多种活动,不断提高申请书质量,为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取消或延期参加各种学术和科研会议,参会形式建议改成网络视频;暂缓或延期赴国(境)外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取消或延期主办、承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
(3)减少与科研相关的外出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活动,改为线上收集材料,避免跨区域的人员流动。
(4)最大限度减少实验室内科研人员聚集,建议近期科研工作主要以文献调研、理论分析、科学计算等可通过网络和信息化手段开展的工作为主,为论文发表、专利申请、项目申请等做好准备。
(5)目前开展科研管理工作均采用线上方式进行,上级部门的科研通知会在学校通知栏和科研管理群及时发布,请各位老师及时关注学校通知并与科研干事保持联系,及时掌握科研工作的最新要求和动态。
3.加大疫情防控相关科技攻关力度,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咨政研究。充分发挥学校相关学科优势,鼓励教师围绕新冠肺炎防控的紧迫需求,积极承担和参与相关科技攻关任务,在疾病诊断、抗体与药物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努力解决疫情防控中面临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秉持理性、客观、积极的态度,深入开展疫情防控咨政、法律、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心理服务等,积极提供有价值有新意有针对性的咨政建议。
4.相关科技人员在研发攻关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协调解决的,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协调。
5.疫情期间,相关产学研合作先行采用备案方式进行,在疫情防控结束后补签合同。备案、合同审核采用线上办理,可通过邮件、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如需现场办理,请与科技开发部负责人联系。
(四)行政管理
开学后,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党务、行政管理类教职工原则上应到校正常上班。
1.上班期间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a.配合门卫做好登记及体温测量工作。
b.佩戴口罩,尽量戴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和穿防护服。
c.对办公场所进行消毒,尽量保持办公场所通风。
d.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
e.未洗手前,不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
f.尽量少乘电梯。
g.尽量自带饭菜少去食堂,如去食堂买饭菜尽量自带饭盒或打包回实验室(办公室)用餐。
h.勤洗手、多通风、多消毒(包括键盘、门把手、电话听筒、手机等)。
i.密切关注实验室(办公室)人员动态,如果有人发现身体异常如:发烧、乏力、干咳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刻上报领导、进行现场消毒和安排实验室(办公室)人员及时去定点发热门诊就诊。
j.遵守危险品、疫情防控物品等的使用规范,做好实验室(办公室)的安全保障工作。
2.避免线下会议。为方便广大师生,提供便捷服务,学校网信办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已正式启用Welink远程会议服务,有会务需要的建议召开线上会议;必要的小型会议要尽量缩短时间。行政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福州大学统一门户”、“OA”、微信、QQ等平台进行办公,尽量少碰面。
3.学校相关部门应认真落实学校疫情防控的各项防控,检查指导督促各学院落实到位。
(五)后勤服务管理
后勤管理处、图书馆等服务部门要认真做好医院、饮食、公寓、校园、水电、商管、图书借阅等工作预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组织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了解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可能传播途径、消毒方法、预防等,加强预检分诊、急诊监测;加强同地方卫生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地方卫生部门防控措施,保障应急信息、应急渠道的通畅。
2.做好校园卫生消毒
严格做好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实验楼、教学楼、行政办公区、校友楼附属楼(海外教育学院)、公共卫生间、会议室、电梯间、交通车内外、垃圾车、垃圾存放点等各类公共场所每天通风和消毒处理;全面加强重点部位、重点地带、重点场所的环境卫生,及时清运垃圾,减少垃圾存放,消除卫生死角,确保校园卫生、干净整洁。
3.严格食堂餐厅管理
加强餐饮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管理,严格执行“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换工作服)、“四净”(工作服净、帽净、口罩净、围裙净)制度。严格落实晨检制度,每日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体温检测。食堂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必须按要求佩戴口罩和注意手卫生;保持食堂餐厅空气流通,做到定时开窗通风或保持通风系统正常运行;落实《食品安全法》及餐饮服务各环节索票索证、消毒和记录等要求,严禁采购野生动物和其他不明来源的食品食材,严格执行加工、售卖、储存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确保餐具、用具等按疫情防控要求消毒后使用,严格后厨管理,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优化食堂就餐方式,采取错峰就餐、统一配餐和自带餐具打包就餐等方式。
4. 封闭管理学生公寓
加强学生公寓门禁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公寓。公寓管理人员要佩戴口罩上岗,做好公寓楼门厅、楼道、洗手间、淋浴间等场所消毒及空气流通,每日对公寓内扶手、门窗、电梯等使用频率较高区域进行消毒。按照学生公寓住宿规模储备一定数量的口罩、体温计、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必备品。
5.严格商业店铺管理
营业人员应佩戴口罩上岗,商铺内保持空气流通,严格落实商品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保证质量安全,无包装的散装食品应当密闭销售。减少学生在商铺内逗留时间,减少现金和人员接触。
6.严格校内车辆管理
做好学校交通车辆表面消毒工作。对校车的扶手和“小白”的拉手、扶手等手经常接触处和座椅等物品表面,应用消毒剂进行喷洒,保持清洁卫生,并加大消毒防护力度和次数;加强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车窗应尽量打开,保持车内良好通风状态。
7.严格旗山校区生活区教师公寓管理
督促物业公司加强本小区门卫管理。在属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加强旗山校区生活区教师公寓居住人员摸排工作,做好在住人员来访、出行登记,特别是针对外地返校教职工的往返地、随行亲属、健康状况等综合情况,做到无遗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做好小区环卫保洁,及时清运垃圾,消除卫生死角,确保整洁。
8.图书借阅管理
疫情未结束前,图书馆实行人流量限制,同时加强数字资源服务保障,保持24小时数字资源线上服务不停摆。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随时解答读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全馆读者阅读区域、自修室、明德厅、博学厅及设施设备进行通风、消毒,师生归还的图书先进图书消毒柜消毒后方可上架;对所有公共区域、自助服务设备、电梯间等增加消毒频次,坚决阻断感染源。
(六)隔离应急管理
认真做好隔离预案,分类做好返校隔离观察、异常隔离观察工作,以及隔离就诊有关工作。
1.隔离场所
拟安排旗山校区、铜盘校区作为隔离应急场所;宿舍一人一间,不能外出。
2.隔离生活保障
(1)学校免费提供棉被、洗漱用品等。
(2)学校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3.隔离期限
自进入学校隔离场所起14天。
4.隔离标准
按照教育部门和福州市有关隔离标准进行隔离。
5.分类隔离情况
(1)返校隔离:经批准从外地返校的居住在生活区的教职工,自行在宿舍居家隔离;其他需要隔离的教职工按社区规定自行居家隔离。
(2)异常隔离:在校期间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症状或确诊的教职工,其办公室、教研室、实验室同事等密切接触者一律实行隔离。
6.发病个案应急处理
一旦发现发病教职工个案,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配合防疫部门做好转介工作、封锁疫点,做好疫点消毒、疫情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防止疫情扩散,保证信息畅通,稳定人心。
五、其他
集美、鼓浪屿、晋江、泉港校区参照执行。
福州大学
2020年2月27日
福州大学2020年春季开学
学生返校和管理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决策部署,福州大学全力加强疫情科学防控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学校将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开学要求以及地方政府有关防疫工作安排,适时逐步恢复校园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为保障春季学期开学时学生平安返校,确保开学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科学、有效、规范、有序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开学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维护校园净土、确保师生安全”具体工作目标。
二、工作原则
分期开学、分批报到;精准摸排、严格甄别;科学安排、个别辅导;保障有力、有效隔离。
三、具体措施
(一)学生入学及日常管理
1.合理确定开学时间
在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合理确定开学时间后,提前一周以各种形式逐一通知到每一位学生,告知开学和返校时间,以及返校后的疫情防控方案。
2.分期开学、分批报到
(1)对全校学生拟分成2期进行开学。
第1期:来自非疫情重点地区的、且没有出现密切接触或疑似症状等非需重点关注的返校学生(大规模);
第2期: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等需要重点关注的返校学生(小部分),这部分学生是否再分批进行应根据届时疫情发展情况和学校隔离安置容量确定。
(2)第1期返校学生实行按年级分批报到,每个年级安排1天。
(3)提前统计学生返校信息。提前做好返校学生的出发地点、具体时间、交通工具、具体班次等信息统计,引导学生尽量避免途经湖北(武汉)、温州等疫情严重区域,有序引导学生错峰返校。
(4)做好返校隔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于返校入校时健康检查出现问题的、从疫情重点地区返校或出现密切接触或疑似症状等需重点关注的返校学生,返校后严格按照规定,由学校统一安排做好隔离工作,隔离时间14天。
3.精准摸排、严格甄别
(1)精准摸排确定返校学生情况。从2月14日起,学校上线健康数据填报系统,每天要求学生在线上如实填报居家隔离健康数据和接触者有关情况,做到情况清、底数明,不留盲区死角。全面精准掌握每一个学生近期旅居史、接触史、健康史,特别是精准掌握与湖北武汉、浙江温州等疫情严重地区有关学生的实时动态,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一人,并作为遴选甄别学生能否返校的重要依据。填报情况留档备查,同时建立瞒报处分制度,并通知到每位学生。
(2)建立在校生健康监控体系。对所有返校学生进行体温测量,实施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对体温异常或有其它症状者进行当场登记并及时安排定点区域隔离观察。要求每位学生自带体温计返校,严格落实“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异常学生一事一报制度。加强学生晨午检和因病缺勤学生追查和登记,并做好统计工作。
4.强化管控、不留盲区
(1)严格落实学校“闭园”管理。严格执行校园管理“5个一律”,所有学生凭学生证、校园卡等有效证件进出校园和学生公寓;实施“闭园”管理,学生外出须向辅导员请假,报告具体去向、与什么人接触,获得批准后方能外出。
(2)做好发病学生个案处置应对。一旦发现疑似对象,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联系当地政府卫生疾控部门并协助护送到指定医院诊断治疗,并按照规范封闭有关场所,配合防疫部门做好疫点消毒、疫情调查,落实密切接触人员隔离措施。对己确诊学生的密切接触者,按照规定一律实施隔离,防止疫情扩散,并保证信息畅通,稳定人心。
(3)加强学生宿舍卫生检查工作。教育引导学生做到勤洗手、勤通风、佩戴口罩等,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学生宿舍的日常卫生保洁检查,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4)禁止组织开展大型集体性活动。疫情未解除前,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如:集会、讲座、比赛等;不安排学生外出参加比赛等大型活动。
5.加强教育、示范引导
(1)做好开学后学生健康宣传教育。向学生发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做到人手一册。积极利用微信、QQ群、校园网、校园广播等载体及时将防控新冠肺炎的信息及健康知识传递给学生,开展好健康宣传教育。组织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党员开展学习宣传教育,发挥学生党员、团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及网络心理辅导,疏导和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特别要关注重点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2)加强学生党员干部值班制度。充分发挥学生政工干部、党员干部、学生骨干、志愿者等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生党员干部的值班制度,引导学生党员主动承担防控任务,挺身而出,做好表率。
(3)加强信息收集与舆情引导工作。继续加大信息发布力度,确保信息畅通,增强发布权威性和针对性,引导学生不信谣、不传谣。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掌握和化解潜在舆情。
(二)教学管理
原则上2月17日学校所有课程按原定教学计划的上课时间进行线上授课(无法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开展虚拟仿真实验的实验课程以及体育课程的线上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调整)。初步预计线上教学约需持续开展2-4周,请各任课教师提前做好充分的线上教学准备,在此期间学校将不定期开展线上教学督导检查。对于第1期返校正常上课的学生按授课计划继续上课,并做好线上线下课程衔接。对于第2期返校的学生和隔离学生,实行以下措施,确保每位因疫情防控需要隔离的学生都能按照培养计划完成既定学习任务。
1.本科生
(1)单独开课
当按规定要隔离的学生(包括第2期开学学生)修读同一课程人数超过20人的(目前统计有43门课程),为这些学生单独开课。
(2)个别辅导
针对达不到单独开课标准的课程和学生,由师生提供以下学业支持和帮助。
a.任课教师给予帮助。与相关任课老师沟通,每次课结束后,将教案、PPT、作业等及时通过邮件、QQ、微信等渠道发送给学生,并通过电话、线上等方式辅导答疑,确保学生能跟上正常教学进度。
b.建立课程助教团队。建议为以班级为单位,每门课程建立一个由3~5位基础比较好的同学组成的助教团队,协助老师为每个因疫情防控无法正常上课的学生提供隔离期间线上和隔离期满后续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c.充分利用网络。及时将有条件开展线上直播、或者正在开展各类在线课程教学的课程列表告知相关学生,并为他们提供辅导和线上学习支持。
d.针对实践类课程。实行一生一策,科学评估学生学业的进展情况,通过集体讨论,必要时采用修改培养计划或者提供其他课程及内容替代方案,尽力保证学生权利和需求。
2.研究生
(1)课程教学
a.理论课程教学。对于理论课程(包括校级公共课、专业课等)教学,学生在延期开学期间通过“在线指导”、“在线授课”等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待正式开学后,根据延期开学期间实际教学效果,做好教学方式的转变与衔接,保障教学质量标准不降。
对于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返校的学生,组织授课教师和同班同学进行“个性化帮扶”,利用各种通信工具进行远程辅导;返校后进行面对面指导,帮助受影响的同学跟上学习进度,并参加学期末的考试考查。如果期末课程考试考查时,学生仍未能返校,视具体情况,等待学生返校时采用B卷进行补考;或是采取远程视频方式监考,拍照发送答卷方式阅卷。
对于有特殊需求和困难的学生(例如:在家学习资源有限、学习进展缓慢、感染疫情治疗康复中等),在符合总体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可申请调整至下一年度修读相关课程,或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个人培养方案的调整,替换部分选读课程,研究生院将开通绿色申报通道。
b.实践类课程教学。对于实践类课程(环节),个性化调整时间安排或个性化设计实践内容,让学生返校后能及时补充完成实验实践教学,并参加学期末的考试考查。部分有困难的学生,可调整至暑期或秋季学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2)研究生学籍与学位授予工作
对于在学校正式复课后,受疫情影响或疫情防控要求仍然无法按时返校的研究生,将采取以下措施保障其学籍、毕业与学位授予工作合理合情、有序开展。
a.延长各环节截止时间。学位论文的学期注册、论文开题、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等相关环节的截止时间将进一步相应顺延。
b.延长最长修业年限。对于即将于2020年春季或夏季达到最长修业年限,但因疫情防控影响而无法达到毕业及申请学位相关要求的研究生,可经个人申请、学院初审、研究生院审核、分管校领导审批同意后,以疫情防控期为限延长修业年限。
c.畅通网上审批。研究生的学期注册、学籍异动、个人培养计划变更、开题计划等相关事项,可在“福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提出申请并逐级审核。如需提交纸质材料,可让学生手写拍照传送,或在返校后提供。
d.加强导师指导。督促导师关爱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通信工具(QQ、微信、邮件、电话等方式)加强对研究生在文献调研、开题计划、论文撰写等方面的指导,及时掌握研究生的学习动态和身心状况。
e.实时论文送审。对于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学位论文并符合送审条件的同学,可通过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提出申请,论文送审相关纸质材料可委托他人帮忙提交审核。学院和研究生院将及时进行审批,并加快论文送审流程。
f.实施视频答辩。对于已通过论文送审且符合答辩要求,但因疫情防控需要确实无法返校参加现场答辩会的研究生,可向所在学院申请采用微信、钉钉或者其他会议服务进行视频答辩。视频答辩的要求参照现场答辩要求执行,全程需录音、录像,答辩结束后将音、视频资料交校学位办备案。
g.增开校学位会。为减轻疫情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6月下旬校学位会将正常召开。同时,根据延期开学、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时返校学生情况,择期增开1次校学位会,审议受疫情影响研究生的毕业与学位申请事宜。
(三)招生复试管理
1.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
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原定在4月初进行,教育部将视疫情发展变化情况重新进行工作安排。如果到了上级重新部署的复试时间阶段,仍然有部分考生受疫情影响或疫情防控要求无法按时到校参加现场复试,经审核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拟采取视频面试、提交小论文或开卷考试等远程复试方式对此部分考生进行考察,保证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
2.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
(1)视情况推迟“普通招考”初试(笔试)时间,初试时间原定为4月11日~12日。拟在考试时间前两周联系所有考生落实具体情况,如有必要,可推迟初试时间。
(2)视情况推迟“申请—考核”方式提交考核材料时间,已推迟截止日期至3月15日,如有必要,还可针对部分疫情严重地区考生,适当延长报名材料提交时间。
(3)博士研究生复试(“普通招考”、“申请-考核”和“提前攻博”类考生均需要复试)时间原定为五月下旬。如果届时仍有受疫情影响无法到校者,经审核审批后,可采取视频面试等远程复试方式进行考察。
(四)后勤保障管理
认真做好医院、饮食、公寓、校园、水电、商管工作预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组织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了解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可能传播途径、消毒方法、预防措施等,加强发
热门诊、急诊监测;加强同地方卫生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地方卫生部门防控措施,保障应急信息、应急渠道的通畅。
2.做好校园卫生消毒
严格做好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实验楼、教学楼、行政办公区、校友楼附属楼(海外教育学院)、公共卫生间、会议室、电梯间、交通车内外、超市、垃圾车、垃圾存放点等各类公共场所每天通风和消毒处理;全面加强重点部位、重点地带、重点场所的环境卫生,及时清运垃圾,减少垃圾存放,消除卫生死角,确保校园卫生、干净整洁。
3.严格食堂餐厅管理
加强餐饮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管理,严格执行“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换工作服)、“四净”(工作服净、帽净、口罩净、围裙净)制度。严格落实晨检制度,每日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体温检测。食堂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必须按要求佩戴口罩和注意手卫生;保持食堂餐厅空气流通,做到定时开窗通风或保持通风系统正常运行;落实《食品安全法》及餐饮服务各环节索票索证、消毒和记录等要求,严禁采购野生动物和其他不明来源的食品食材,严格执行加工、售卖、储存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确保餐具、用具等按疫情防控要求消毒后使用,严格后厨管理,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优化食堂就餐方式,采取错峰就餐、统一配餐和自带餐具打包就餐等方式。
4.封闭管理学生公寓
加强学生公寓门禁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公寓。公寓管理人员要佩戴口罩上岗,做好公寓楼门厅、楼道、洗手间、淋浴间等场所消毒及空气流通,每日对公寓内扶手、门窗、电梯等使用频率较高区域进行消毒。按照学生公寓住宿规模储备一定数量的口罩、体温计、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必备品。
5.严格商业店铺管理
营业人员应佩戴口罩上岗,商铺内保持空气流通,严格落实商品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保证质量安全,无包装的散装食品应当密闭销售。减少学生在商铺内逗留时间,减少现金和人员接触。
6.严格校内车辆管理
做好学校交通车辆表面消毒工作。对校车的扶手和“小白”的拉手、扶手等手经常接触处和座椅等物品表面,应用消毒剂进行喷洒,保持清洁卫生,并增加消毒次数;加强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车窗应尽量打开,保持车内良好通风状态。
7.严格旗山校区生活区教师公寓管理
督促物业公司、物业代管办或住户自治小组等加强本小区门卫管理。在属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加强旗山校区生活区教师公寓居住人员摸排工作,做好在住人员来访、出行登记,特别是针对外地返校教职工的往返地、随行亲属、健康状况等综合情况做到无遗漏,并严格落实隔离等相关措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做好小区环卫保洁,及时清运垃圾,消除卫生死角,确保整洁。
(五)隔离应急管理
认真做好隔离预案,分类做好返校隔离观察、异常隔离观察工作,以及隔离就诊有关工作。
1.隔离场所
拟安排晋江校区、铜盘校区作为隔离应急场所;宿舍一人一间,不能外出。
2.隔离生活保障
(1)学校免费提供棉被、洗漱用品等。
(2)学校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3.隔离期限
自进入学校隔离场所起14天。
4.隔离标准
按照教育部门和福州市有关隔离标准进行隔离。
5.分类隔离情况
(1)返校隔离:第2期返校需要隔离的学生,根据通知直接前往隔离地点(福州或泉州),由学校直接派人送往学校隔离场所进行隔离处置。第1期返校入校健康检查时出现异常的学生,立即送往铜盘校区进行应急隔离处置。
(2)异常隔离:在校期间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症状或确诊的学生,其同宿舍、同班级同学及其他密切接触者一律实行隔离。
6.发病个案应急处理
一旦发现发病学生个案,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配合防疫部门做好转介工作、封锁疫点,做好疫点消毒、疫情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防止疫情扩散,保证信息畅通,稳定人心。
福州大学
2020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