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教〔2014〕73号
关于公布第七批“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结题
验收结果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关于对第七批“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见校教[2014]62号文)的精神,我处于近日组织专家对第七批“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进行结题验收。现将评审情况及结果公布如下:
一、评审情况
第七批项目共64项,本次申请结题的项目共56项,另有6项申请延期结题,2项未完成。本次验收,对于重点项目(共5项),采取材料评审和现场汇报答辩的办法:专家先对结题材料进行评审打分,再根据课题组现场汇报及答辩情况进行打分,其中结题材料占70%,课题组现场汇报及答辩情况占30%;对于一般项目(共51项),专家抽取其中的10项,直接对他们的结题材料进行评审、打分。
二、评审结果
5项重点项目中有1项评审结果为优,3项评审结果为良,另外1项评审结果为合格;抽查的10个项目中,有5项评审结果为优,3项评审结果为良,另外2项评审结果为合格。对于本次检查结果为优秀的项目学校将给予追加建设经费的奖励,每项追加0.2万元。对于申请延期结题的项目,须在既定的延期时间内完成所有规定的各项任务,并到期主动上报各项结题材料。对于结题结果为“未完成”的项目,学校将回收项目经费。对于经过学院自查但未经学校专家检查的项目,学校认可其结题验收通过,但不给予建设经费奖励。
以上已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建设经费余额可继续使用,但须于2015年3月31日前使用完毕,否则超过期限结余经费将收归学校。
现将具体的评审验收结果(见附件)印发给你们,希望你们认真对待、总结经验,加快推进教学立项改革与建设工作,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附件:《第七批“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结题验收结果》
教 务 处
2014年12月19日
附件:
第七批“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结题验收结果
序号 | 学院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结题验收结果 |
1 | 人文学院 | 福州大学文科跨专业综合实验与实践基地融合集成模式研究 | 何少颖 | 良 |
2 | 管理学院 | 完善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培养与提高的督导机制研究 | 涂晓今 | 延长至2015年6月 |
3 | 机械学院 | 机械工程卓越核心实验班的探索和实践 | 蓝兆辉 | 优 |
4 | 电气学院 | 电气工程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王武 | 良 |
5 | 材料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 李湘祁 | 合格 |
6 | 教务处 |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系统的现状调查、分析与改进 | 郑珍远 | 良 |
7 | 材料学院 | 材料学院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实验班的探索与实践 | 于岩 | 通过 |
8 | 电气学院 | 基于工程项目的电力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 庄秀娟 | 通过 |
9 | 电气学院 | 多学科融合的项目驱动型电子设计竞赛实践探讨 | 蔡逢煌 | 通过 |
10 | 法学院 | 法学专业学生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 刘宁 | 通过 |
11 | 公管学院 |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 丁刚 | 通过 |
12 | 公管学院 | 有效提高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质量问题研究 | 王泽东 | 延长至2015年6月 |
13 | 公管学院 | 基于多维互动角度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研究与实践——以公共管理类专业为例 | 宁满秀 | 通过 |
14 | 管理学院 |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研究 | 娄东生 | 通过 |
15 | 管理学院 | 基于国际化视野的高校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许萍 | 优 |
16 | 管理学院 | 经济学教改班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 陶红军 | 通过 |
17 | 管理学院 | 关于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的探讨 | 林文生 | 通过 |
18 | 管理学院 |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谢雅萍 | 通过 |
19 | 管理学院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发明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 | 李梅芳 | 通过 |
20 | 化工学院 | 加强和提高本科生科研实践环节的思考与评价 | 林树坤 | 延长至2015年6月 |
21 | 化工学院 | 《物理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 李奕 | 良 |
22 | 化工学院 | 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 | 邵敬伟 | 通过 |
23 | 环资学院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优化 | 罗敏 | 良 |
24 | 环资学院 | “产学研”模式下的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构建的研究 | 吴振祥 | 通过 |
25 | 机械学院 | 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素质培养与提高的研究 | 赵云 | 通过 |
26 | 机械学院 | 校企合作培养机械类本科生的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 林正英 | 通过 |
27 | 机械学院 | 文理科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 陈鸿玲 | 通过 |
28 | 机械学院 | 以机械创新大赛为机,实现课赛结合,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 | 朱光宇 | 通过 |
29 | 建筑学院 | 城市规划专业设计院与高校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樊海强 | 良 |
30 | 建筑学院 | 建筑学专业公共空间艺术——雕塑教学创新研究 | 伍悦 | 通过 |
31 | 矿业学院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训练体系构建 | 李晓敏 | 优 |
32 | 马克思学院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以教师行为为视角 | 刘新玲 | 未完成 |
33 | 人文学院 | 福州大学民乐合奏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 张晓娟 | 通过 |
34 | 人文学院 | 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对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设置与改革的探索——以美国宾夕法尼亚米勒斯维尔州立大学室内乐艺术节为例 | 李妮 | 通过 |
35 | 生工学院 | 福建省生物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员队伍建设与培养机制研究 | 陈剑锋 | 合格 |
36 | 生工学院 | 理工科大学生导生引导式团队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郑延平 | 通过 |
37 | 数计(软件)学院 | 构建计算机软件设计创新实践平台,促进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 | 傅仰耿 | 优 |
38 | 数计(软件)学院 | 专业分流方向质量保障体系的网络化探索 | 刘文丽 | 通过 |
39 | 数计(软件)学院 | 数学与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聂建英 | 通过 |
40 | 数计(软件)学院 | 经管类高等数学案例教学探讨 | 江巧洪 | 通过 |
41 | 数计(软件)学院 | 《大学文科数学文化讲座》课程建设 | 江辉有 | 未完成 |
42 | 土木学院 |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开放型毕业设计模式研究 | 刘德明 | 优 |
43 | 土木学院 | 基于“建构主义”与建构观的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教学 | 梁咏宁 | 通过 |
44 | 外语学院 | 我校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内涵建设 | 潘红 | 优 |
45 | 外语学院 | 基于网络学习论坛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 | 周岩 | 延长至2015年6月 |
46 | 外语学院 | 英文面试教学指导及长效机制的构建 | 方蓉 | 通过 |
47 | 外语学院 |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 周洁 | 延长至2015年6月 |
48 | 外语学院 | “学科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苏翊翔 | 通过 |
49 | 物流学院 | 基于产学互动的物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 张勤 | 通过 |
50 | 物信学院 | 大学生电子设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团队的探索与实践 | 刘征宇 | 合格 |
51 | 物信学院 | SRTP项目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李建微 | 通过 |
52 | 物信学院 | 依托校企联合实验室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定向岗前培训探索 | 林东 | 通过 |
53 | 物信学院 | 《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王少昊 | 通过 |
54 | 物信学院 | “塔式”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陈俊 | 通过 |
55 | 物信学院 | 基于创新素质教育的校选课《工业造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 卢健涛 | 通过 |
56 | 物信学院 | 培养学生固体物理兴趣的互动式教学研究 | 杨尊先 | 通过 |
57 | 体育部 | 体育拓展训练促进毕业生归因风格和职业自我效能的实证研究 | 沈逸萍 | 通过 |
58 | 体育部 | 基于多元智能视角下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成绩考评体系的构建——以福州大学体育公共课为例 | 章颖 | 通过 |
59 | 教务处 | 福建省高校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研究 | 钟春玲 | 通过 |
60 | 学生处 | 网络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以福州大学为例 | 魏金明 | 通过 |
61 | 设备处 | 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 杨轩 | 通过 |
62 |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基于桌面云技术的多媒体教室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 黄金敢 | 通过 |
63 | 图书馆 | 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研究 | 詹庆东 | 通过 |
64 | 图书馆 | 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传播模式探讨——以“福州大学嘉锡讲坛为例” | 李巧玲 | 延长至2015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