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思政工作
  首页   党务工作   思政工作

关于印发福州大学创业文化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7)的通知

信息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 2014-12-31 浏览次数:

福大委宣[2014]16号

 

各二级党组织,各学院,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创业型东南强校的办学理念,加快推进我校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建设,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现将《福州大学创业文化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7)》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福州大学委员会

2014年12月24日

 

 

 

 

 

 

 

福州大学创业文化建设行动计划

(2014—2017)

 

为了推动我校文化建设内涵发展,提高文化育人水平和社会贡献度,增强学校的生机活力和精神动力,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创业工作模式,营造团结协作、良性竞争、为国家创效益、为人类谋福祉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福州大学2014—2017年创业文化建设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鼓励创新创业的部署精神,紧紧围绕走区域特色创业型强校之路的办学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全面提升我校创新创业工作水平,努力建设体现历史内涵、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创业文化,为我校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实现创业型东南强校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文化动力。

二、基本目标

2014年至2017年,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创业文化建设行动计划,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营造富有鲜明特色和学术品位的创业文化氛围,使文化品牌效应更加明显,文化引领功能得到彰显,形成以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文化建设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创新实践与创业孵化相关联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文化格局。

三、遵循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优先、重在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创业文化建设作为学校重要工作来抓。

——坚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突出文化引领,不断凝练和发展创业精神。

——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

——坚持发挥学科人才优势,“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推动协同创新,共建共融共享。

四、主要举措

2014年至2017年,我校创业文化建设行动计划要重点推进“价值引领”行动、“素质提升”行动、“制度保障”行动、“文化传播”行动等四项行动,努力培育创业文化,把创业文化建设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品牌。

1.实施“价值引领”行动

大学创业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文化必须融入到大学文化中。要结合大学精神的培养,在鼓励创新、兼容并蓄的大学办学理念指导下,弘扬以校训精神和福州大学“三种精神”为核心的创业文化精神体系,传承优良传统,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要积极开展创业思想大讨论,加强创新创业文化研究,通过广泛开展创业主题学习活动,举办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新理念,破解难题,探索创新创业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培育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倡导企业家精神,端正师生对创业的主观态度,变被动创业为主动创业,营造志存高远、鼓励创新、勇于创业、宽容失败、与人为善,助人成功的创业型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树立创业的理想信念和为自己、为社会开辟事业创造财富的抱负,使创新、创造和创业成为广大师生普遍接受的生活理念和生存方式,成为他们追求的人生境界。

2.实施“素质提升”行动

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的作用,大力提升师生的创业素质。一要加强创业教育,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推进创业教育系统化建设核心校选课,推进创业教育普及性课程设置;增进学科交叉,在学科内部形成创业能力的投资乘数效应;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加强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等的有机衔接,在新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制造创业因素,创造条件,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到本科生必修课,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必修课中,提高创业模块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建设好创业管理硕士点,筹建创业教育研究院;结合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继续推进拔尖创新类人才培养工程;立足我校实际,传授学生需要的创业知识,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的完整课程和教材体系。二要鼓励和指导各类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充分利用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实验室、创业孵化基地等实践平台,为师生实现商业创意、锻炼管理能力提供良好的“孵化器”。通过与校外企业、职业培训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争取利用社会资源为创业活动提供保障;鼓励和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和条件,结合本专业创业;设立“大学生创业启动金”、“天使基金”、“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等项目,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师生创新创业上的教育科研实践平台功能,建好“学院专业创新创业实验室—校级创业体验基地及孵化基地—省校共建的创业孵化园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四位一体的创业实践平台,教师科研院所要加强产学研结合,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机会,在专业技术上进行支持,实现以教学促进科研实践,以科研实践反哺教学的良好格局。

3.实施“制度保障”行动

要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围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目标,强化创业工作顶层设计,从教学组织、创业文化、创业实践、资金保障等方面,推进制度创新,在教学、科研、学生活动上加大对创业工作的支持,为创业文化建设提供更高层次的理念、平台和空间,形成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服务、全面提升的“四全”创业工作体系,保障创业文化建设得以落实。要以工作机制为保障,健全校院两级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工作机制,促进组织转型;规范和细化优惠政策,加大人财物投入,保障创业工作有序开展,提高资源使用效益;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紧抓实抓好;实施高水平大学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计划”、“福州大学2014~2017年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大学生党员创新创业助力工程”等专项计划,增强创业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探索形成符合创新人才规律、注重真才实学、重视业绩创造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把人才创业评价与岗位管理、薪酬激励、职称评定、学分管理、评先争优等有机衔接;健全创新创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重点奖励在创业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师生,激发广大师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欲望。

4.实施“文化传播”行动

创业教育需要创业文化环境的支持,学术氛围、校园精神、学校传统等校园文化对激发创业动机,培养创业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创业文化建设要组织创业校友系列沙龙,宣传学习创业成功校友的先进事迹,弘扬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业精神;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栏、新媒体等传播媒介,宣传创业大学生的典型事迹;要加大创业类社团建设力度,加强培训和指导,举办创业沙龙,为创业工作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大力开展大学生“挑战杯”、商业计划书、优秀创业项目征集等创业竞赛活动,进一步营造“人人讲创业、人人想创业、人人能创业”的创业文化氛围;实施创业文化精品重点推广工程,培育、筛选有关科技服务、创新竞赛、自主创业等方面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列入年度校园文化品牌重点宣传与推广计划,加大校内宣传,并有计划有步骤地面向校外宣传与推广;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厅,展示大学生在科技创新、自主创业等方面的项目成果等;打造大学生“创业文化节”和学院各自特色的创业文化品牌,使其成为校园品牌文化项目,并重点支持各学院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创业文化品牌。力争通过努力,塑造若干在省内乃至全国高校中具备一定知名度的创业创新文化品牌。

五、组织实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高度重视“创业文化建设行动计划”对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创业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党委宣传部负责行动计划的推动与协调,同时明确各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各二级单位也要落实相关工作,定期研究并开展创业文化建设工作。

2.确保投入,重在落实。创业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的预算,广泛利用社会与校友资源,在人、财、物等方面确保投入,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各项工作得以推动落实,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3.严格管理,讲求实效。坚持重在建设、齐抓共管、讲求实效、坚持不懈的原则,加强对“创业文化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管理,严格要求,踏踏实实,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务求实效,以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实际效果为检验,形成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共建共享、再接再厉的创业文化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