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正值五四青年节之际,我校举行了“沟通、信任、和谐”——校党委陈笃彬书记与同学面对面活动。校党委书记陈笃彬、校党委副书记陈少平、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耀华、学校有关部门领导以及福建省五四先进青年典型代表等出席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共青团福州大学委员会主办,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校园360e青年服务中心共同承办。
下午三点半,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由陈笃彬书记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第二环节则是校各部处在现场与同学交流。
近日清华百年校庆成为同学们关注的热点,有同学就此热点话题向陈笃彬书记提问:清华的校庆对高等教育发展、对福大实现东南强校的目标有何启示。陈笃彬书记侃侃而谈,他说,要办一所一流的学校需要有“五大”:第一需要“大气”。需要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守住大学的精神。福州大学要成为一所名校,需要营造浓厚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陈笃彬书记还生动地把大学比作泡菜缸,“文化氛围是需要慢慢泡出来的”。第二要有“大师”。没有大师就没有优秀的学术水平,无法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这一点是福大在不断孜孜追求的。第三需要有“大智”。老师用智慧教学生,学生用智慧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才能达到高等教育成为智慧教育的目标。第四需要有“大楼”。这里的大楼是指有比较良好的教学、工作、学习环境,是指要成为一所一流大学的基础条件。第五要有“大贡献”。为国家提供大批的高素质、高文化人才,促进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是一所大学办学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追求。
接下来,同学还就如何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中提出的“大学生应该将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相融合的号召”向陈笃彬书记提问。陈书记谈到,培养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优秀人才是高等教育以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学生而言,想成为一位优秀的大学生应该德才兼备,处理好个人、集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又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书记对学校、高等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要求:首先,学校要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学校培养不出优秀个性的人才,福大应继续发扬自己理工结合、注重对外开发的两大特色。同时加强教育改革,将“全面发展、个性发现”贯穿于教育始终,渗透于教学的各个方面。再者,书记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如何进一步的完善也提出了要求:评价机制不能千篇一律,应该针对同学们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陈笃彬书记还提出了大学生应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共事共处的要求。提问环节结束后,同学们感触颇深,纷纷表示愿意在福大充实自己,“泡出福大的味道”。
第一环节结束后,各部处老师在现场接受同学们的询问。同学们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诸如订火车票所跨度的时间是否能延长、水电费制度如何更加透明化、大学生如何结合自身的个性开展学生工作等等,向老师进行了咨询,各部处的老师们都耐心地予以了解答。
一年来,以“沟通,信任,和谐”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已举办了三次,对在校大学生有着重大意义。从学生角度上来讲,可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解决自己对学校的认识不全面的问题,与校领导间的交流,可以加深自己对学校发展现状的认识,对自身专业前景的认知。从老师层面上来讲,可以了解同学们的真正需求,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