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综合信息
  首页   综合信息   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四月七日要讯

信息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 2009-04-09 浏览次数:

3月26日,李川副省长带领省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厅、教育厅、信息产业厅、质监局等省有关部门赴福州大学产学研工作调研,实地察看了福州大学部分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召开座谈会,听取福州大学产学研工作汇报后,李川副省长对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产学研工作做出指示:
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中,科技支撑被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在企业摆脱危机、谋求发展的关键时期,最需要广大科技人员支持,有效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是科技支撑重大措施中的关键内容。福州大学集聚大批科技人才,当前要动员科研人员到企业中去,到生产一线去,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汇集共度危机、共谋发展的科技大军。每一个科研人员都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把自身的发展和服务企业基层结合起来,在服务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要发挥特色优势。福州大学是工科院校,与产业的结合较为紧密。近几年,福州大学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科研实力快速增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科技工作者服务海西建设的实际成效明显。在新的形势下,福州大学要继续发挥传统优势,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围绕海西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要,在FED平板显示技术、环境光催化、数字电视和抗癌药物等方面,加大研发和产业化力度。继续探索多种服务方式,推动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产学研之间有效互动的创新模式,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找到用武之地,让企业找到技术依托。
三、要建立引导机制。科技利益机制是科研人员走向企业的动力,是企业和高等院校有机结合的动力。要充分尊重知识产权和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落实激励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各项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激励机制,要把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有组织的和企业形成联盟,放活研究机构、放活研究人员、放活科技成果。要加快改革高校科研管理方式和教学科研人员的评价机制,形成机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各相关部门要支持引导,进一步创新产学研用结合的体制、机制和模式,提升我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密切结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