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综合信息
制度建设
民主管理
党务工作
纪检工作
统战工作
群团工作
思政工作
组织工作
班子建设
校务工作
学生管理
教学科研
人事人才
财务管理
招标采购
招生考试
申请公开
信息公开年报
投诉举报
综合信息
首页
综合信息
正文
沟通•分享•合作——记“海峡两岸民办教育暨‘后大众化’时代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
信息来源:
暂无
发布日期:
2010-10-19
浏览次数:
10月16-17日,由福州大学和台湾中国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和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共同承办的“首届海峡两岸民办教育暨‘后大众化’时代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在至诚学院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历时两天,共分为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和校院长论坛三项主议程。邀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吉利大学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蒋国华教授和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政治大学财务管理系博士廖宪文教授为大会作主题报告,并请各高校代表就议题进行专题报告,开展交流研讨。
蒋国华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后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99%的大学干什么?”的报告,深入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目标,指出我国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危机,强调“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纵观世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现状,精英教育已让位于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传统的知识优势正朝扁平化方向发展,“知识赋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相对于知识优势,职业优势、就业优势、创业优势正在日益走到台前。当前“1:99现象”, 正在把全世界所有大学带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都站了同一个新的起跑线上,这是新的历史转折,新的起跑线。蒋国华教授指出,“知识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使命和天职,而“职业、就业、创业、创意、创新”则是非研究型大学的使命和天职。这个新的十字路口,对志存高远的99%的中国大学,特别对独立学院、民办大学来说是历史赋予的几百年才出现的一个难得良机。蒋国华教授最后希望各民办、独立院校能够紧紧抓住这次“重新洗牌”的历史机遇,锐意创新,塑造品牌,打造职业、就业、创业优势。
随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政治大学财务管理系博士廖宪文教授也在会上作了“台湾技术职业教育之沿革与发展”的主题报告,具体介绍了台湾教育体系、台湾技职教育体系与学制、台湾技职教育现状分析、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策略、未来趋势以及海峡两岸教育交流现状。1974年,设立了台湾工业技术学院,建构形成高职、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的一贯技职教育体系,成为台湾教育制度的一大特色。廖宪文教授重点介绍了台湾在调整技职教育体制、学制定位、整合资源发展学校特色、强化产学合作整合产学研资源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体现出“多样的学制、多元的入学方案,以产业人力需求为主轴思维,弹性学制及课程,充分与产业界需求密切结合”的优势,调整建教合作的发展策略,从过去以学校为中心之策略,调整为依双方的需求及优势建立起多元化、多模式的合作策略,以达到双赢。最后,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廖宪文教授真切希望两岸能够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从而活化高等人才培养。
经过两天的会议,参会代表共同探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后大众化”时代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 就“‘后大众化’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内涵和目标定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的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共识,并为深化两岸民办教育交流建言献策。与会代表会后表示,通过本次会议,明确了大学教育在本科教育方面应有两个着力点:一是大学教育迈向“后大众化”时代后该如何发展、二是本科应用型人才如何强调能力与应用;同时,大陆民办教育虽然总结了很多经验,但台湾高校走得相对远一些,因此需要两岸共同交流探讨。
本次研讨会打开两岸高校“沟通•分享•合作”的大门,为分享办学经验、增进交流合作,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伙伴关系,加强两岸交流、促进两岸合作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关闭
]
上一篇:
“中华诵•2010”福州大学教职工经典诵读大赛圆满举行
下一篇:
福建省首届数学大会隆重召开